• 联系我们

    联系电话:15517285333尚经理

    座机号码:0372-8322118

    电子邮箱:1073795618@qq.com

    公司地址: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老店镇工业区86号


  • 文章内容
    首页 >> 行业资讯 >> 影响油脂吸附脱色的因素
    影响油脂吸附脱色的因素

    影响油脂吸附脱色的因素:油的品质及前处理、吸附剂的质量和用量、操作压力等,详细信息如下:


    1.油的品质及前处理


      如前所述,油中的天然色素较易脱除,而油料储存和油脂生产过程中形成的新生色素或因氧化而固定了的色素,则较难脱除。由此可见提高毛油质量,避免油脂在加工环节中的氧化,才能确保脱色效果。脱色前的油脂质量对脱色效率的影响也甚为重要。当待脱色油中残留胶质和悬浮物时这部分杂质即会占据部分活化表面,从而降低脱色效率或增加吸附剂用量。因此脱胶及脱酸过程中务必掌握好操作条件,以确保工艺效果。


    2.吸附剂的质量和用量


      吸附剂是影响脱色效果的更为关键的因素。不同种类的吸附剂具有各自的特性,只有根据油脂脱色的具体要求来合理选择吸附剂,才能更经济地获得更佳脱色效果。活性白土是油脂脱色更常用的吸附剂。不同规格的活性白土所表现出的性能各异。其活性度受原土、酸处理、水分、松密度、pH值和粒度等因素的影响。在期望获得高活性度的同时,还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对油品酸值、过滤速度以及油损率等的影响。某种油品在特定脱色条件下的更适活性白土及其更佳添加量一般可通过实验室小样试验确定。实际生产中添加量可酌减。


    3.操作压力


      在油脂的吸附脱色过程中,除吸附作用外,往往还伴有热氧化副反应。这种副反应对油脂脱色有利的一面是部分色素因氧化而褪色,不利的一面是因氧化而使色素固定(对吸附作用无反应)或产生新的色素以及影响成品油的稳定性。吸附脱色操作分常压及负压两种类型。常压脱色时热氧化副反应总是伴随着吸附作用,而负压脱色过程由于操作压力低,相对于常压脱色其热氧化副反应甚微,理论上可认为只存在吸附作用。不同品种的油脂及吸附剂在不同压力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脱色效果。活性度较高的吸附剂及饱和程度低的油脂适宜在负压状态下脱色,而活性度较低的吸附剂(天然漂土或AOCS标准活性白土)以及饱和度较高的油脂在常压下脱色,则能获得较高的脱色效率。这是因为活性低的吸附剂催化氧化的性能也低,使色素褪色的程度超过了新色素生成和原有色素固定的程度。


      吸附脱色过程中由于吸附剂的催化作用,油脂结构中的一些非共轭脂肪酸有可能发生共轭化作用而转变成共轭酸。油脂某种程度的事先氧化是非共轭酸异构化的先决条件。共轭化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由于常压脱色提供了共轭化条件,共轭酸生成的机率大,给油脂增加了自动氧化因素,因此常压脱色的成品油脂的稳定性不及负压条件脱色的成品油脂。


      目前世界各国通用的是负压脱色,并且在脱色过程中还采取了一些措施来避免氧气的介入以及油脂与吸附剂过长时间的接触,从而保证了脱色油脂的稳定性。


    4.操作温度


      吸附脱色中的操作温度决定于油脂的品种、操作压力以及吸附剂的品种和特性。脱除红色较脱除黄色用的温度高;常压脱色及活性度低的吸附剂(如天然漂土)需要较高的操作温度;负压脱色及活性度高的吸附剂则适宜在较低的温度下脱色;高温型的活性白土在低温下操作不能获得好的脱色效果;而硅酸镁型的吸附剂则需更高的操作温度(204℃)。不同的油品均有更适脱色温度,若操作温度过高,会因新色素的生成而造成油脂回色。油脂的脱色温度还影响脱色油的酸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操作温度对油品酸度的影响较小,但当超越临界点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脱色油的FFA含量即会呈正比例函数增值。因此操作中要权衡脱色率和FFA增长率,使油脂在更佳温度下脱色。

    5.操作时间


      吸附脱色操作中油脂与吸附剂在更高温度下的接触时间决定于吸附剂与色素间的吸附平衡,只要搅拌效果好,达到吸附平衡并不需要太长的时间,尽管在一定的范围内脱色程度随时间的延长而加深,但过分地延长时间,不但褪色幅度会缓慢下来,甚至会使油脂的色度回升。高温下与吸附剂接触的油脂随着时间的延长有可能发生脂肪酸双键共轭化,并给油脂带来异味(漂土味),操作也不经济。因此工业生产中往往不片面追求理论上的更佳时间,而将脱色时间控制在20min左右。


    6.混合程度


      脱色过程中,吸附剂对色素的吸附,是在吸附剂表面进行的,属于非均匀物理化学反应。良好的混合能使油脂与吸附剂有均匀的接触机会,从而有利于吸附平衡的建立,并避免避部长时接触而引起的油质劣变。常压脱色操作中,混合强度以达到吸附剂在油中呈均匀悬浮状态即可,不要过于强烈,以减少油脂氧化的程度。负压脱色操作中混合强度可激烈些,以不引起油脂的飞溅为度。


    7.脱色工艺


      由吸附等温式可看出,吸附剂的有效浓度及吸附平衡状态是吸附剂达到饱和吸附力的重要因素。在浅色油中达到吸附平衡的吸附剂对深色油脂仍有脱色能力,因此逆流吸附操作可以得到更大的脱色效率。常见的脱色工艺只能建立一次吸附平衡,而多段脱色工艺则能多次建立平衡,如果取平衡次数为无限大,则可实现理论上的逆流操作。但由于工业吸附剂多为颗粒散体,生产中难以实现逆流操作。多段式的逆流脱色虽然具有理论优越性,但由于吸附剂滤饼转移时避免不了与空气接触,颗粒携带的油脂容易氧化,故很少实际采用。然而逆流脱色的理论却在一些工艺中得到体现。例如预脱色—复脱色工艺属于典型的两段逆流脱色工艺。


      由吸附等温式还可看出,一定量的吸附剂分批添入油中较一次全量投入油中的脱色效果好。将待脱色油穿滤吸附剂层的压滤脱色也有特殊的脱色效果。这都可认为是“浓度效应”引起了吸附剂与色素之间的新平衡。一次全量投入的吸附剂只建立一次吸附平衡,而分批添加吸附剂时,即会发挥新添吸附剂的活力,与前次平衡时的剩余色素建立新的吸附平衡。压滤脱色时,相对于穿滤油脂中的色素而言,吸附剂的有效浓度是很高的,而且接近于逆流脱色理论。油与吸附剂接触的时间短,避免了因氧化作用而产生新色素或色素固定,因此脱色效率高。


      大多数的连续脱色设备虽然避免了间歇式脱色中因先后过滤而存在的油和吸附剂接触时间的不均衡,但仍存在着物料短路、返混和局部死区,使部分反应物(油和吸附剂)在设备中的停留时间低于或超出平均停留时间(设计脱色时间),从而不能达到理论吸附效率。使混和物料成“柱塞流”通过脱色塔,方能使油和吸附剂保持始终均匀接触。新近盛行的管道式连续脱色器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理论。


      吸附剂与油脂初始接触的温度,对脱色效果的影响也较明显。初始温度高时,活性白土中的自由水分会迅速蒸发,导致蒙脱土晶格瓦解,致使活性白土在有机会吸附色素前丧失了部分活性表面;此外初始温度高时,油脂在升温过程中得不到白土水分挥发时所逸出的水蒸汽的保护作用而导致色素固定和产生新生色素,从而反映出在相同吸附剂量下的脱色效率低于冷油添加吸附剂的操作。


      在考虑初始接触温度因素时,要注意到脱酸油残存水分对残皂和FFA的影响。当油中含有水分时,即会降低吸附对残皂的吸附率。并有可能导致脱色油FFA增值。因此低温添加吸附剂的工艺,务须先行脱除油中的水分。


  • 营业执照